金相顯微成像系統是材料科學領域用于分析金屬和合金微觀組織的重要工具。它通過光學顯微鏡技術,將材料的顯微組織以高分辨率圖像形式呈現,為研究材料性能與微觀結構的關系提供了關鍵依據。基于光學顯微鏡的基本原理,通過照明系統、物鏡和目鏡的協同作用,將樣品表面的細節放大并清晰成像。其核心在于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特性,結合特殊制備的樣品表面,使材料內部的晶粒、相界、夾雜物等結構在顯微鏡下可見。
金相顯微成像系統的關鍵技術包括:
1.照明系統:采用柯勒照明或臨界照明,提供均勻且高亮度的光源(如LED或鹵素燈),確保樣品表面光照均勻,避免陰影干擾。
2.物鏡與目鏡:物鏡負責初次放大并矯正像差,通常采用消色差或復消色差設計;目鏡進一步放大物鏡形成的中間像,總放大倍數可達數百至數千倍。
3.數值孔徑與分辨率:物鏡的數值孔徑(NA)決定分辨率,高NA物鏡可分辨更小的微觀結構。
金相顯微成像系統由多個模塊構成,各部分協同工作以實現高質量成像:
1.照明模塊
-光源:LED或鹵素燈,提供穩定且可調光強的照明。
-濾光片:可選配以調整色溫或增強特定波長的光(如偏振光)。
2.樣品臺與夾持裝置
-機械載物臺:準確移動樣品,支持X-Y軸定位。
-夾持器:固定樣品(如金屬薄片),防止觀察過程中移位。
3.光學成像模塊
-物鏡轉盤:配備多倍率物鏡(如5×、10×、50×、100×),適應不同放大需求。
-目鏡:通常為10×或15×,部分系統支持測微尺或分劃板輔助測量。
4.圖像采集與處理模塊
-相機:數字CCD或CMOS相機,將光學圖像轉換為電子信號。
-軟件:用于圖像增強、偽彩色處理、粒度分析等,部分系統支持定量分析(如晶粒尺寸統計)。